新闻中心

京讼解读:赡养纠纷中,双方子女均拒绝赡养老人,法院如何处理?

来源:北京京讼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5-05-16

在家庭关系面临考验时,赡养纠纷常常成为困扰许多老人的棘手难题。而当双方子女均拒绝赡养老人时,情况更是变得复杂且令人痛心。法院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会依据诸多法律规定和原则,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做出公平且恰当的裁决。

 

在我国,关于赡养老人有着系统且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赡养义务有着清晰的界定,其中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这一规定确定了成年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强调了这种义务的强制性,无论基于何种理由,都不能免除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赡养责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要求。它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经济上供养涵盖了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保障其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生活上照料则包括协助老人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像照顾起居、生病时护理等;精神上慰藉要求子女要关心老人的精神状态,常陪伴、多交流,让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例如,子女应当定期给老人一定的生活费,根据老人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以及老人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合理确定数额,这就是履行经济供养义务的体现。又比如,当老人身体不适生病住院时,子女要在医院陪护,帮忙联系医生、照顾饮食等,这就是生活照料义务的具体实践。

 

当出现双方子女均拒绝赡养老人的情况时,法院首先会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尽力促使双方达成赡养协议。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会严肃向双方阐明赡养老人是法定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绝不能逃避。从法律层面详细解读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像可能会被老人起诉要求支付赡养费,若情节恶劣,还可能构成遗弃罪等刑事犯罪。同时,从情理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回忆老人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过往,唤起他们内心的感恩之情和责任感。通过列举众多因子女悉心赡养老人使得老人安享晚年、家庭关系和睦,以及因子女拒绝赡养导致老人生活困苦、身心俱疲的案例,让双方真切认识到赡养老人对老人生活以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性。在调解时,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赡养方案建议,比如一方经济条件较好但工作繁忙,可以在经济上多承担一些赡养费用,另一方时间相对充裕,就多负责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或者子女们协商轮流照顾老人,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履行赡养责任,确保老人能时刻感受到子女的关爱。

 

若调解不成,法院将会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法院会全面考察子女各方的赡养能力和条件。在经济能力方面,会核查双方的收入情况、资产状况等。假设一方有稳定且较高的收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保障老人的生活开销、医疗费用等,而另一方收入微薄甚至自身生活都较为困难,那么前者在赡养责任的判定中就更应当多承担相应的经济供养义务。生活状况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法院会看子女的居住环境是否方便照顾老人,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让老人居住等。例如,一方居住的房子宽敞明亮,周边生活设施齐全,便于老人日常出行和就医,相比居住在狭小、交通不便地方的另一方,在照顾老人生活方面就更具优势。子女的品行和过往对待老人的态度同样不容忽视,一直对老人孝顺、关心老人生活点滴的子女,在同等条件下更会被法院认定应承担起主要的赡养责任,因为这样的子女更能让老人在熟悉且有爱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当老人有一定的自主表达能力,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比如希望跟随某个子女生活时,法院在判决时也会充分尊重老人的这一真实意愿。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的意愿就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法院依旧会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情况,像子女的赡养能力等。例如,老人表示想跟着大儿子生活,可大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无法对老人进行日常的照料和陪伴,而二儿子虽然工作也忙,但在本地且有家人能协助照顾老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综合权衡后做出最有利于老人生活的判决。

 

在实际案例中,有这样一件事。王某和赵某是两位老人的子女,在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子女照顾时,两人均以自己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为由,拒绝赡养老人。王某是一名快递员,每天工作时间长,收入一般;赵某则是在工厂上班,经常加班,觉得自己无暇顾及老人。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了解到王某虽然工作辛苦,但他的妻子在家操持家务,有时间可以帮忙照顾老人,而且王某所在的快递站点离家较近,工作之余也能兼顾一下家里。而赵某虽然工作忙,但收入比王某略高些。最终,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判决王某和赵某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王某主要负责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赵某则承担更多的经济供养费用,这样的判决既考虑了双方的实际情况,又保障了老人在生活和经济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照顾,让子女履行起应尽的赡养义务。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若子女双方均拒绝赡养老人且情节严重,是会涉及刑事责任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比如,子女把年迈体弱的父母遗弃在荒郊野外,对老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这种行为就很可能构成遗弃罪,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这从刑事法律层面再次强调了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杜绝子女逃避赡养责任的情况发生。

 

赡养纠纷中双方子女均拒绝赡养老人的情况虽然棘手,但法院会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做出公正合理的处理。这既体现了法律对老年人权益的维护,也彰显了法律在稳定家庭关系、弘扬社会美德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对这类纠纷时,子女们应当充分知晓相关法律规定,积极与家人沟通协商,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共同为老人营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环境。而作为专业的婚姻家庭领域律所,我们深入钻研这些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能够为当事人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助力当事人在赡养纠纷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我们凭借对法律条文的透彻领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精准剖析案件详情,制定适宜的诉讼策略,在法律的框架内为当事人争取最有利的结果,这正是我们律所专业性的有力体现。

 

了解更多法律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北京京讼律师事务所

咨询电话:400-668-1131




推荐阅读